评委会
韩东
1961年出生于南京,八岁随父母下放苏北农村。1978年考入山东大学哲学系,在校期间接触到北岛主编的民刊《今天》,并开始写诗。1982年,大学毕业,被分配至西安某大学教书,讲授马列哲学。这一期间写作了《有关大雁塔》等诗。1985年和于坚、丁当等创办民间刊物《他们》。九十年代起,将主要精力用于小说写作。1993年辞职。1998年和朱文等发起题为“断裂”的文学行为,并主编了“断裂丛书”第一辑和“年代诗丛”第一、第二辑。。2000—2004年参与文学期刊《芙蓉》的编辑。曾参与创办“橡皮文学网站”、“他们文学网”。。著有诗集《爸爸在天上看我》、《白色的石头》等,中短篇小说集《我们的身体》、《我的柏拉图》、《明亮的疤痕》、《美元硬过人民币》、《西天上》、《此呆已死》等,长篇小说《扎根》、《我和你》、《小城好汉之英特迈往》、《知青变形记》等。曾参与创建“北门——作者·导演工作室”,参演电影《好多大米》、《下午狗叫》,他还是贾樟柯导演作品《在清朝》的编剧。
吕乐
1957年12月出生于天津。电影摄影师、导演。从小喜欢绘画,中学毕业后到北京郊区农场工作,1978年考入北京电影学院摄影系。以摄影师身份参与的影片有《猎场札撒》、《活着》、《有话好好说》、《画魂》、《天浴》、《非诚勿扰》、《赤壁》、《唐山大地震》等,导演作品有《怒江,一条丢失的峡谷》、《赵先生》(Mr. Zhao)、《美人草》(The Foliage)、《十三棵泡桐》(Thirteen Princess Trees)、《小说》(The Obscure)等。
胡昉
1970年生于浙江,生活在广州和北京。他是维他命艺术空间(www.vitamincreativespace.com)以及北京“这个店”(vitamincreativespace.blogbus.com) 的创办人之一。他的艺术策划实践,反映在维他命空间的艺术项目以及对艺术空间可能性的多种探索之中。他是第12届卡塞尔文件展杂志(document 12 magazines)的编辑组成员,2008年横滨三年展的联合策划人。作为小说作家,胡昉的写作平行与艺术空间的实践,用虚构的方式探讨个人感知与世界的诸种关系,最近出版的小说有《镜花园》(柏林sternberg press和vitamin联合出版),以及文化评论集《新人间词话》、《观心亭I》(www.hufangwrites.com)。
崔子恩
导演、小说家、影评人。至今已经出版长篇小说和中短篇小说集9部,其他论著7部,创作电影17部,并在世界各地举办过近10次个人专题影展。部分小说作品:《桃色嘴唇》(长篇)、《丑角登场》(长篇)、《三角城的童话》(中短篇自选集)、《我爱史大勃》(中短篇选集)、《舅舅的人间烟火》、(中短篇选集)《伪科幻故事》、(长篇小说)《红桃A吹响号角》、(长篇小说);部分编剧与导演作品:《脸不变色心不跳》、《哎呀呀去哺乳》、《死亡的内景》、《旧约》、《雾语》、《丑角登场》、《我如花似玉的儿子》、《少年花草黄》、《星星相吸惜 》、《夜景》、《誌同志》;部分论说著作:《李渔小说论稿》、《青春的悲剧》、《艺术家万岁》、《光影记忆》。
宁岱
1989年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文学系电影剧作专业,获文学学士学位。2009年在北京电影学院获得电影剧作艺术硕士学位。1992年编剧电影《找乐》,该片获93年柏林电影节青年论坛最佳影片奖;1993年为《东宫西宫》创作剧本梗概,该片获得阿根廷国际电影节最佳编剧、最佳导演、最佳摄影奖;1996年任故事片《儿子》编剧,该片获得96年荷兰鹿特丹国际电影节金老虎奖;1998年任剧电影《过年回家》编剧,该片获得99年威尼斯国际电影节银狮奖,电影舞台艺术家协会最佳影片奖,意大利影评人最佳影片奖,。其他编剧及剧本策划作品还有《夏日暖洋洋》、《看上去很美》、《无穷动》、《小弯儿的成长日记》等。她还策划过《钉子户》、《金星小姐》、等纪录片,并导演过一部名为《停机》的纪录片,该片曾参加荷兰鹿特丹国际电影节,德国奥古斯堡电影节。她参与的舞台剧则有《东宫西宫》(任制作)和《江姐》(任策划)。